黄豆源起于数千年前的亚洲东部之豆科植物,生长所需肥料不多,抗虫能力亦强。最初以食用为主,之后发现其可压榨后作为食用油之用,此即为黄豆油之由来。1877年由传教士在欧洲各地推广,1900年成为美国中西部的普及作物。
美国黄豆种植通常在四月初至五月初开始整地工作,五月上旬至下旬之间完成播种。黄豆正常的生长季约为四个月,因此五月播种的作物至九月方可采收。若是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受到气候影响而延误,将使得黄豆的收成延至秋季十月,必须冒初雪提早来临的风险,因此播种以不迟于六月为佳。四个月的生长季中,黄豆所需的气温和玉米相差不大,高温对成长有害,低温则会延迟开花。五、六月为发芽期,雨量以正常至稍高为宜。七、八月为开花及结豆荚的时期,七月下旬的快速成长及八月下旬的种子充填阶段所需的溼度增加,因此溼度要求较正常为高。由于开花、豆荚数及种子大小决定了黄豆的收成,所以气候条件将成为决定收成的重要关键。若七月开花期遇到干旱,但八月豆荚期条件合宜,仍有可能好收成;不过若八月后气候不利,则收成不佳的机率相对提高。
黄豆因其具有高蛋白质及油脂的特性,所以衍生出来的黄豆粉及黄豆油便成了重要的副产品。每浦式耳的黄豆重约60磅,可压榨出47.5磅左右的黄豆粉与11磅的黄豆油,其余则为水分及残渣。黄豆的加工处理方式有机械压榨法及化学淬取法二种,淬油之前一般先去除外壳,油脂分离后剩下蛋白质48﹪的黄豆粉,若再加入外壳,蛋白质成分则降至44﹪,为美国交易最广的标准质量。有时可将黄豆粉压缩成饼状,称为黄豆饼。黄豆粉由于其丰富的蛋白质,因此主要用于饲料配比的成分。因为在耐储性上黄豆粉远低于黄豆油,所以黄豆粉的库藏量相当低,因此压榨的黄豆量几乎决定于黄豆粉的需求量。黄豆油需求量为七大植物油(黄豆油、棕榈油、油菜籽油、葵花油、椰子油、花生油及橄榄油)之首,约占三成左右,用途上以色拉油、人造奶油、松脆剂为主。
一般农作物如玉米在生长时必须吸收土壤中的氮,但黄豆却是于生长时将氮转存于土壤之中,因此为了要取得土壤的平衡及提高收成量,部分土壤性质较差的地区,往往将黄豆及玉米视为轮耕作物。美国为世界黄豆产量最高的国家,占全球产量五成以上,产地主要集中在五大湖南方,因此这里的气候状况获得黄豆交易人的高度关切,且位于密西根湖南岸的伊利诺州首府芝加哥,自然成为美国谷物的现货及期货的交易重镇。除了美国外,巴西、中国及阿根廷也是黄豆的重要生产国。不过由于中国的黄豆以自给自足为目标,因此主要出口国以美国、巴西及阿根廷为主。
1950年之后黄豆的需求量大幅成长,其主要原因有三:一、美国农业政策限制小麦及玉米的生产。二、美国国内对肉品需求逐年递增。三、国际黄豆需求的大增。由于需求量的增加,配合影响因素的复杂化,使得黄豆的价格相对于其他谷物表现活络,也因此吸引不少投资人的目光。